文/妖精
“笼子出发去找鸟儿”,卡夫卡说
“人们从来都带着笼子四处行走”,沈奇岚说。
我们总是惯了给自己的生命设定某种模式,而一旦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生命本该如此、只能如此,那么就真的很难再接受生命中会有其他故事发生、会有其他人物介入。想来佛陀会说,这是一种执著,得改,不然的话,生命如何能有起色。
当我们希望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安稳和乐,那就不能急匆匆地赶路,而要慢慢地行走,比如,从一段感情走到另一段感情,从一座城市来到另一座城市,从一个怀抱投向另一个怀抱,从一盏灯光切换到另一盏灯光。
当我们向往着过那种散漫、快活、充满活力的生活,那就应该吵吵嚷嚷、大大咧咧,不骄矜也不矫情,表里如一地懒散且热情,毫不掩饰自己对这充满无限可能的生命怀有的眷恋,也不掩饰自己对蓬勃生机的感恩。
生命从来不会因为你抱怨得多而对你露出更多的笑容,然后伸出温柔的小手,抚摸你的头,说“你要振作起来啊”。但你每时每刻的笑容却足以改变生命的轨迹,至少,让自己的生命更从容,让那一段岁月真正地静好。纵然我们有千万个理由说自己“笑不出来”,但想想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且无常,易碎的如同个泡沫一样,即便是身陷生命的谷底,也总该给自己找出万千个理由,让自己笑一笑,这才算不负此生也不负春光。
如果,实在笑不出,也想不出如何让这生命从容静美,如同那微带着光晕的月亮一样,那么就读读沈奇岚的这本书吧。《我愿生命从容》不是一碗让人尝后热血沸腾但旋即忘记了滋味的寡淡鸡汤,而是一杯纯澈暖心、真正能滋养心田的温开水,读后令人不住品味再三,然后唇角上扬,仿佛天的一角被人扯开,为的就是要让阳光更多一些照射进你的心灵深处。
在这本书里,奇岚向你娓娓道来她在国外生活时的见闻和经历。可能她并不希望读者以一种猎奇的眼光来看待她笔下的故事,于是奇岚的文字于平和从容中更见出一种深邃,那是对生命的思考,并真诚地期待着与人分享。
奇岚的笔下记录的是如何从容地生活并找寻到生活的真意;如何在爱情离去时洒脱地挥别过往再转身投入下一场旷世的爱恋当中;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诚实地接受自己作为整个存在;如何把孤独变成心灵的享受而不是让它成为放纵的理由。奇岚的文字里有生活中的细碎小事,比如法兰克福街头的杂耍艺人是如何不小心摔碎了头顶上的碗,又是怎样不惊不慌、从容平和地继续演出;此外,也有关乎战争、死亡、生存、永恒等沉重且深刻的哲学命题。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读这样的书,最好是在夜深人静时,以便能够在一片静谧处跟随作者的笔触,从容地探索、平静地思考,然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温柔而坚强,学会对自己诚实,学会遵从自己的内心,学会“以永恒的善意和耐心对待万事万物”。
但很快,我就推翻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因为我在读到本书的最后一页时,竟然发觉自己于一个略显炎热的秋日午后,能够对邻家装修房屋时发出的那轰隆隆的电锯声产生了顽强的抵抗力。不得不说,这是从容的文字带来的使内心笃定而平和的力量。由此,我也真正是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生命从容、岁月静好——它并不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至少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才真切地产生出如此的感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