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的成长之路如此孤独?

心理评论1,470字数 3388阅读11分17秒阅读模式

为何我们的成长之路如此孤独?

文/罗近月

图片来源:thestocks.im

前不久,有一位朋友说:真希望你能多帮帮迷茫中的年轻人,我们当时的成长之路太曲折,也太孤独了!

朋友跟我年龄相差不大,虽不常走动,但我们对彼此的成长经历知根知底。我理解朋友说的孤独,大意是我们走过弯路碰过壁,但所有的不易和委屈只能自己心知肚明,少有被他人理解,包括最亲的父母。

除了年轻人,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孩子,没有明显身体的障碍,也没有父母遗传影响,小小年纪就患上孤独症,离群独处,不与人正常交往。也有一些成年人,工作事业顺心,物质条件优渥,家庭和谐圆满,却总是生活不开心,内心孤独到无法言说。

海明威说: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岛。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了父母亲人,有了老师同学,有了爱人朋友,他们都愿意对我们施以援手,为何我们的成长之路还依然如此孤独呢?

一、多少创伤不能言说

一位父亲带着12岁的孩子心理咨询,主要原因是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觉得读书无用,已一个星期不去学校。

在我面前,父亲使劲地跟孩子讲:跟你说了多少遍了,你有什么不开心可以说出来,父母又不是不帮你。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又穷又苦,一学期都要放假了才交齐学费,你看父母现在给你提供了多好的条件,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困难嘛!再说你现在不读书,以后考不上大学,你又能干什么。

见孩子没有反应,父亲又变换着说法跟孩子重复着三层意思:说出来问题就能解决;条件这么好了,你不应该有问题;不读书就没有未来。父亲说了十多分钟,孩子连抬头看父亲一眼都没有。

我让父亲暂作歇息,带孩子到另一个房间问孩子:为什么愿意见我,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

孩子沉默了一会儿,用很小的声音说:我希望你能懂我,好好听我说,不要否定我的想法。

孩子简单的表达,却说出了她内心的声音。她并非需要一位分析解决问题的高人,而是更需要懂得和理解。在一个温和没有批判的咨询师面前,她不再是那一个内向不说话的女孩,而是有很多心里话想说。

当我们谈完之后,我发现孩子问题其实不在于内向,她可以有很流畅的表达,但是在她的成长环境里又有多少想法,不能自然顺当地说出口,才让她学会这般隐藏自己。而如何让自己的想法,不再被最亲的人觉得无足挂齿,却成了她遇上的最大挑战?

为何我们的成长之路如此孤独?

在孩子的家庭里,父亲是很好的父亲,尽心尽责地帮助孩子遮风挡雨,却忽略了孩子最大的困难,不是无法面对风雨,而是在她遇到困难时,她更需要一个能安抚自己平静下来,再重新建立信心的安全营地。

当父母有太多的道理和办法,总觉得一切都应该很容易,不断鼓励我们要为自己负责,我们就成了一个有想法却说不来的孩子,我们小心地隐藏起自己的喜乐和伤悲。这些真实存在却不能谈的时候,就被日积月累地压抑下来,成为潜意识里的一部分,直到某些时刻,因为一些事情变得不堪重负,它们就会变成症状来扰乱我们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病理性的问题,是不能用理性逻辑去衡量的,比如父母知书懂礼,孩子也应该学习不是问题吧;比如父母婚姻融洽,孩子谈对象应该不是问题吧;比如周围一切都顺心如意,应该不太可能深陷抑郁吧。可一切未知的情况,就在这看似很好的表面之下发生了。

即使如果出现了明显的问题,我们依然无法被人理解。就像一个妈妈对我说的一样:我发现孩子很多事都不跟我说了,对我们有责怪的情绪,我希望你能让她知道父母是爱她的,其他家庭有比我们更差劲的父母,为什么人家孩子长得好好的?她一直都很敏感,所以才变得这样,不是我们父母有什么问题。

后来,在我跟孩子谈的过程中,一提到家庭孩子就有很多的泪水,很显然孩子与家庭的千丝万缕连接至深,所以哪怕已经离家万里,那些情感里未处理的创伤,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每天的情绪和行为。她带着自己沉重的未经处理的创伤,和强烈的身体症状反应,面临周围跟自己似乎不尽相同的群体,感受到无法想象的内在孤独。

加龙在《不可告人的秘密》中,创伤的核心并非来自于创伤记忆本身,而是来自于对那个记忆的否认,那些创伤因为没有经过象征化,所以弗洛依德心理治疗中所讲的修通过程无法进行。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创伤的吸收常发生在一个不允许孩子思考的氛围里,孩子任何问题和表达,都可能被家长用简短的语言和道理给出结论。

比如孩子经常看着妈妈流泪,看着父母争吵,他总是可怜巴巴地问:妈妈,你不开心吗?

妈妈总是掩饰自己,告诉孩子:我没有不开心。

那么这个妈妈所说的形象和孩子眼中的形象是分裂的,孩子还是会信自己内心的判断,但是不会再跟妈妈做类似的表达。

同样,当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如果告诉父母,父母只跟他讲道理摆事实,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地隐藏起自己,当父母觉得所有的一切已经过去时,在孩子的心里却并没有过去,他就逐渐长成了一个心事重重的孤独人。

为何我们的成长之路如此孤独?

二、被懂得需要什么条件

我家里的孩子是个很会玩的人,有段时间先生一见到孩子就发火:你怎么忘了喝水?你吃东西怎么不洗手?你到地板上为什么不穿鞋子?他甚至揪住孩子耳朵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这耳朵是不是听不进话!

我问先生:陪伴孩子,你感觉到快乐了吗?先生委屈地说:哪有快乐可言,他不惹我生气就好了。这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不被父母懂得,等我们做了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花了很多功夫,我们越来越生气,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于是,孩子也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脾气暴躁,为什么不愿意听自己说话。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很矛盾: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冒出各种千奇百怪的想法,到底要孩子勇敢做自己,还是只做一个听话的小木偶?

很多孩子也会矛盾:当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不同,到底要听父母的,还是相信自己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告诉很小的孩子:你不听我的,我就不爱你了;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别人!似乎听话就成为被接纳的条件,听话的孩子就被爱,不听话就不被爱,而我们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很容易被父母简单归纳为:要努力学习!要多跟别人交往!不要想不开心的事情!要内心强大!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等真正遇到学习、交际和心理上的困扰时,父母很容易就会说: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你就是不听!而实际上,这根本不是听话的问题,而是我们听了却找不到自己的路,甚至一遍遍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好让父母失望。

这时,我们多么希望有人懂得自己,听自己好好谈谈经历的困难和不易,肯定自己做过的尝试和努力,愿意陪着自己不管经历什么能一起面对。这样我们就被懂了,在这个世界里就不会如此孤独,我们也会用更包容的眼光去理解他人。

大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拼命做到最好,父母就会肯定自己,就能懂得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会觉得只要努力付出,最终就一定会被懂得。而实际上,被懂得并不需要任何条件,只看父母是否愿意走出固有的观念,尝试理解孩子,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会理解他身处的这个复杂世界。

三、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孤独

为什么我们的成长之路如此孤独呢?因为90%的父母都拒绝理解孩子,也拒绝被孩子理解,在这样成长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如果没有觉察,我们也会以同样的模式去教育孩子改变爱人,希望证明我们是对的。

可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退回到最初的创伤体验里,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懂得自己。

孤独有时候是一种看起来不危险,却最容易让我们失去生活动力的来源。布伦特.威洛克在《孤独,或许是一切精神病态的根源》中写道:如果太孤独了,思维就会出问题,就会偏执和太怪异。而当一个人发

现某个人愿意也能够和他在一起,愿意听他和帮助他,他的心理病理性可能就变得不那么显著的,这个过程也会帮助这个人变得更有领悟性。

要面对成长中的孤独,需要我们重新看到那些被我们匆匆埋葬的过往创伤,释放内在被压抑的渴望。可以的话,如果你曾经没有一个足够懂你的父母,当我们已足够长大时,你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尝试做回自己的父母,去看到、说出、关心和回应你的创伤。如此那些记忆就被你妥妥地重新安放,并有了可以去触摸它的路径。

法国作家瓦莱里说:去“爱”你绝对熟悉的某人或某事是不可能的,爱总是被引向那些隐藏着秘密的地方。每个人生而孤独,也需要被理解,愿你深藏的自我有机会被懂得,你将不再迷恋那些没有墓碑的记忆故土,安心走上更远的路!

关于作者:罗近月,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恋专栏撰稿人。擅用简单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深入剖析两性关系的纹理,助力女性内在提升和自我修炼。

微信公众号:恋爱治愈系(ID:Healing-Psychology)

继续阅读
weinxin
微信公众号
恋爱治愈系,分享治愈系,传播正能量,让我们从心开始,重新出发。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年8月24日 22:00:4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cicale.cn/why-are-we-so-lonely-in-the-way-of-growing-up.html
心理

真正聪明的人, 往往很少交朋友

越是聪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时间越少。因为他懂得: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唯有成为自己的贵人,别人才会成为你的贵人。 01、关于朋友,我们常常感叹两件事。 第一件:总感叹朋友怎么都那么假。...
心理

为什么会无法对前任释怀?

文/KnowYourself 多年过去我依然会想起前任,这健康么?我什么时候才算是准备好了进入新生后?以及,究竟什么才是所谓的“释怀”? 我们今天要从实证的角度聊一聊分手后释怀。 分手以后,怎么样才算...
心理

如何成功改变另一半

文 | 心之助签约作者 李琳琳 卢悦 赵悦辰 只要人类还选择在“关系”里活着,不可避免,你我就要披挂上阵,本色出演两性关系大戏,而且,我们还会披着婚姻的袈裟。 无从考证,是不是佛说的,“最难的修行在亲...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