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红楼》,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走到“薄命司”时见到这样一联:上联曰“春恨秋悲皆自惹”,读来悲凉,哪知下联却更凄怆,道是“花容月貌为谁妍?”
当下便惊觉,万千悲苦,都及不上这“为谁”二字。
我总觉得,人的身体里,理应是有一种精元的。这就相当于女娲造人时,在捏造了骨骼肌肉之后,给手中那小小泥胚赋予灵性的一口仙气。
像小时候看的狗血的《还珠格格》,香妃娘娘服了鹤顶红之后竟然起死回生,但从此失去了身上的异香,泯然众人。这种异香,大概就是独属于她的精元。
像《天龙八部》里风情万种的马夫人康敏,生来蛇蝎心肠而又怙恶不悛,最后却是被以恶制恶的阿紫活活气死。阿紫也没做别的,她只是拿了面镜子给康敏看看她损毁的容颜:
「马夫人往镜中看去,只见一张满是血污尘土的脸,惶急、凶狠、恶毒、怨恨、痛楚、恼怒,种种丑恶之情,尽集于眉目唇鼻之间,哪里还是从前那个俏生生、娇怯怯、惹人怜爱的美貌佳人?她睁大了双目,再也合不拢来。她一生自负美貌,可是在临死之前,却在镜中见到了自己这般丑陋的模样。
……阿紫格格一笑,说道:“我要叫她知道自己的相貌可有多丑!”
萧峰道:“你要是气死了她,那可糟糕!”只觉马夫人的身子已一动不动,呼吸之声也不再听到,忙一探她鼻息,已然气绝。萧峰大惊,叫道:“啊哟,不好,她断了气啦!”这声喊叫,直如大祸临头一般。」
一个习惯了靠姿色体态来吸引男性的尤物,最后竟是死在对自己容貌的绝望上——作者这样的安排,真是老辣又残忍。
大概也只有如此,小康这样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人,才会真正的“断气”吧。
前两周Selina宣布离婚,好事媒体翻出她之前接受采访时的自嘲,推断她生活不和谐:“(受伤前)虽然我不是大美女,也不是没有姿色,我会适时展现自信,在异性面前有个姿态,可是现在几乎没有当时的自信,我不知道是因为结婚或外观改变了,认为我没有那个资格……我现在应该是女人很安全的朋友,她们不用担心另一半会喜欢我,男人不会觉得我这样很性感,但我可以更放松,尽情讲我想讲的,表现我的夸张、幽默。”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只感到深深的心酸。
记忆里的Selina是一头金色卷发、声音又甜又软的漂亮洋娃娃,却不想一场意外把她由人生的巅峰彻底推向了另一端。
所幸的是,如今的她恢复得很好。而不幸的是,她就此失去了原本的那一份精元。
她所描述的“受伤前”的状态,我相信不论男女,大部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那是大家在年轻时都会拥有的,一种孔雀开屏式的张扬的生命状态——并不是因为有多么自负美貌,而仅仅是因为浑身堆积着用不完的胶原蛋白,所以举手投足都有活力;仅仅是因为确信有人在看着自己,所以总要保持一个优美的姿态,随时准备对路人的注视报以微笑。
世间的年月风雨总会一点点侵蚀掉这种精元,所以人到中年便常常会有种末日感。有的中年人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健康,可他们就是觉得自己折腾不动了。
无非,也是觉得生命中失去了那双有可能在看着自己的眼睛吧。
新海诚的小说《秒速五厘米》里面有一段话,描述男主角远野贵树在和女主角失去联系之后,常常一个人写发不出去的短信,由此获得满足的状态:“那段时期对他而言就像是准备阶段,是为了独自一人迈向世界而进行的助跑。”
啊,助跑,我知道是什么感觉。
就像十几岁的时候,每次接触到男生的注视,都故意无视般的撇过头跟闺蜜说话——心里不是不期待,只是下意识地想要等一等。
这种“等一等”的助跑般的心情,大概也是一种旺盛精元的由来吧。
到后来,书中的远野贵树终于渐渐放弃了写短信的习惯,他也知道,这意味着人生的“准备阶段”就这样结束了。他会好好地读书,工作,谈恋爱,做一个无趣的正常人,慢慢忘记自己曾经执着于的那一点非凡的东西。
原来助跑之后未必会有赛跑,开胃菜之后也未必会有正餐。在“等一等”的阶段结束之后,说不定迎来的便是漫长而不知所措的空虚。
这个时候,我们体内旺盛的精元,就会开始消退了。
活在二次元世界里的人,失去了精元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生活在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在失去精元之后,却要继续空虚麻木地迈步向前。
这两周我生了一场很长的病,现在也还没复原。生病了就容易消极,就容易春恨秋悲。因为不知不觉中我又快毕业了,面临着许多无解的难题和无论怎样都会后悔的人生抉择,我纠结到几近抑郁。
所以我像鸵鸟似的,裹在被子里看完了一部又一部的弱智偶像剧。
什么叫弱智偶像剧?就是对白听到上句就能猜到下句,十几集的内容可以一晚上快进看完的那种。
即便如此我还是在看。
玛丽苏的一大好处就是,你总能猜出它的节奏和槽点,例如我之前总结的小言公式,例如韩剧的“第八集定律”——所谓故事,都是制造冲突,而在智商不高、创意有限的玛丽苏故事里,我们永远不用担心任意一个意料中的元素会与我们失约。
虽然乏味,但是放心啊。
我看着这些以我如今的心智,完全无法直视的偶像剧和综艺节目,忽然意识到,一直以来支撑着我积极乐观的那份“精元”,都是来自于我对周遭目光的假设,都是来自于我对后续剧情的想当然。
因为坚信自己的人生中必然拥有和剧中一样的起承转合,所以才能凡事从容,所以才能耐心地一等再等,所以才可以为自己所有不负责任的行为,都找到一个正当的理由。
我这才发现,在人生最好的年华里,我总是在望着远方。
因为不愿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所以固执地等待一个圆满,怎么也不肯回头。
这时候问自己一句“为谁”,大概自己是无法回答出来的。这个答案不会是具体的人或事,我也并不是想要一段爱情或者一份事业来拯救我的灵魂。
大概是因为最近病到食欲减退,才会害怕自己的“精元”随之而去,所以希望有一个具象的“意义”来支撑自己吧。
可是想也知道,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为自己的前进找到一个具体的意义。如同水中的鱼,不停游动就是它们的本能,从来都不需要问为什么。
大概我是病中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吧。
我在害怕什么?我害怕壮志难酬,我害怕流年暗换。
而我最害怕的是,有朝一日我只看得到踏踏实实的脚下,再也不相信有人注视着自己,再也不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再也感知不到远方的诗与星辰。
我不会有那么一天的,你们也不会的,对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