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位朋友,是教经济学的老师。有一天上课,他问学生:
“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下美国的次贷危机?”
课堂上一片沉寂,大家赶紧把头低下去,做出专心思考的样子。朋友想,坏了,这回冷场了。正在此时,有位学生举起手来。朋友大喜:“请说。”
学生站起来,很认真地道:“老师,我只是想说,您没跟我们讲过这个问题。”
朋友哭笑不得地站在那里。
这个世界,其实就像提供自助餐的大厅,形形色色的知识散落其间,就像五光十色的料理。你若想心灵饱足,很多食粮,都需要你自己动手,去收集、撷取。我们不是生活在《唐顿庄园》中的贵族家里,你要的一切餐点,都由别人整理好,装入银盘端给你。
在学校中,教育,不只是学别人教给你的东西。
而在职场里,成长,也不只是学别人教给你的规矩。
曾经听过一则别人的职场经历。
有一位女老总苏苏,亲自招聘了一个助理。姑娘聪明可爱,深得老总喜欢。
可是半年后,姑娘却提出辞职。
她说,自己上学时很优秀,一心以为,大才必得大用。没想到工作之后,却被派去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既没学到东西,做下去也没任何意义。
于是苏苏问她:“那请你告诉我,你觉得你做的杂事中,最没有意义,纯粹是消耗你时间精力的,是什么呢?”
姑娘立刻答道:“帮您贴好发票,拿到财务去报销,然后把现金拿回来给您。”
苏苏笑了:“你帮我做了半年的报销手续,有学到什么东西吗?”
姑娘完全懵住:“这个,贴发票不就是贴发票嘛,能学到啥呢?”
于是,老总说了自己当年的故事:
当她没有坐上这个位置的时候,也曾经是总经理助理,负责的一项职务,就是帮总经理报销票据。
本来,这是一项重复且无趣的工作,但她是做财务出身,明白票据其实就是事务的凭证,是数据的载体。
总经理的票据,就是总经理各种事务、活动的记录,涉及到公司内部各方面的经营运作,也涉及到组织外部各层面的人脉关系。
所以她使用表格,把票据信息做了归纳整理,记载下每次报销的数据:时间、金额、消费场所、经手人和联络电话。
这样,一方面,她知道了自己报销的数额,在财务上就不会出错。而另一方面,如果上司要问哪一笔业务的情况,她手里就有详细资料,和准确数据。
一段时间之后,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渐渐地,她摸索出了上级从事商务活动的规律:
比如,她知道哪种类型的商务聚会,适合在什么样的地点举行,平均费用是多少。比如,企业做公关,该办什么样的活动,常规层面如何处理。比如,公司内部有哪些出色的人才,外部有哪些熟络的人脉,在什么方面可以为我们效力。
以后,上司让她做商务活动预算的时候,她就能很快报出消费区间;让她去组织活动,她直接就知道该找谁,怎么联系。事情很快就能办好,不用上司劳心费神,多加言语。
老板觉得这姑娘是个有心人,于是,给了她更多重要的工作,上下级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信任和默契。这样聪明的下属,努力又积极,谁不愿意多提携呢?最后苏苏一路升迁,老板赞叹说,你是我用过的最好的助理。
生活中,如果你不会总结,不会留意,就会错过有用的信息,错失进步的时机。
而只要你有心,勤奋积极、持久努力,那么,你从周而复始的琐碎工作中,也能学到东西。
02
法布尔说过:“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学习总是这样,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撷取,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主动的获取,年深岁久,日累月积。
生活它不是你亲妈,不会把提纯过的知识,像甄选过的精炼牛乳那样,一勺勺喂到你嘴里。
凡事总比别人多做一点,多想一步,事业才能更如意,生活才能更顺利。
更何况,有些事情,几乎是本分,是我们该处理好的问题。
我朋友的学生,学经济类专业,本来就该对各国重大的经济事件,有所涉猎。
最后做了老总的苏苏,是财务出身,老总把她调到办公室做助理,除了看重她聪明之外,本身很可能也因为,当过会计的人,在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上,技高一筹,老板需要这种能力。
如果既通晓专业知识,又懂得应变随机,想得到重视和重用,当然更容易。
从前,有这样一个很流行的故事,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解析:
在一家公司里,老板提升了张三,一同入职的李四就抱怨说,大家起点一样,为什么不选自己?真是厚此薄彼。
老板没说什么,只是叫李四去街上看,今天有没有人卖土豆?
过了一会儿,李四跑回来说,只有一个人在卖。但是李四既不知道土豆的数量,也不知道价格,当老板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反而很委屈地说:“您没有叫我去打听啊。”
于是老板叫来张三:“你上一趟街,看有没有人卖土豆。”
张三回来的时候,直接告诉老板: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土豆的数量是40袋,价格是两毛五分钱一斤,土豆质量不错,根据以往销量,40袋我们可以全买下,在一星期左右就可以出手。
他带回来一个土豆做为样品,并且把卖土豆的商人也带回来了。
其实这不只是鸡汤,让我们知道做事要有超前意识,要周到细密。这也是一个很专业的故事,张三同学,绝对是个好的商务谈判人员。
评论